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2篇
  免费   1870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3356篇
地质学   4534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26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利用辽宁数字台网2001年以来的观测报告,采用单台和达法计算辽宁测震台网34个台站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辽宁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辽宁地区的波速比空间分布呈横向不均匀性,下辽河盆地的波速比平均值低于整个辽宁地区波速比的均值,而辽西隆起和辽东隆起区的波速比却明显高于下辽河盆地的波速比和辽宁地区的均值。研究也发现,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区或高低值过渡区。计算所得的各区平均波速比对以后辽宁地区波速比值的变化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62.
王勤彩  李君  张金川 《地震》2021,41(2):92-101
利用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震相和波形数据, 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合2008年至今的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 反演了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间边界地区的应力场。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走向SSW, 倾向NWW的正断层, 地震的发生可能与琼木孜塔格峰山前展布的正断层破裂有关; 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之间的边界地区属于东西向拉张应力模式, 支持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所圈定的柴达木—祁连块体的东向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963.
针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及目前台网定位方法存在偏差的问题,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9年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经研究表明,双差定位之后地震分布更集中,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地震沿银川吉兰泰断陷带分布,北缘的地震沿河套断陷带分布,地震定位精度明显提高,这与块体周缘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定位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张晖  谭毅培  马婷  翟浩  张珂  李娟 《中国地震》2021,37(2):430-441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处鄂尔多斯块体北缘阴山地震带内,历史上6级以上强震频发。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发生M_L4.5地震,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阴山地震带M_L4.0以上地震的长期平静。研究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对区域应力状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有重要作用,然而内蒙古地震台网台站较为稀疏,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对和林格尔地震序列的分析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采用匹配定位检测方法(ML)检测区域台网目录遗漏的微震,并对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匹配定位方法共检测到序列中可定位的地震事件61个,约为台网目录的1.3倍,可定位地震约为台网目录的2.9倍。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中余震整体呈现NE向的分布,与使用CAP方法得到主震震源机制NE向节面走向基本一致,破裂为正断走滑型,显示和林格尔M_L4.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为NE走向、NW倾向的拉张性断层。结合计算结果和区域地震地质构造特征,认为M_L4.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为NE走向的岱海-黄旗海盆地南缘断裂。  相似文献   
965.
966.
详细阐述了美国加州ShakeAlert地震预警系统中使用的断层破裂参数实时测定方法(FinDer FinDer:Finite Fault Rupture Detector)的技术细节。利用1999年集集Mw7.6级地震、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及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以及日本K-NET台网记录的80次中小地震的强震观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密集台网条件下,FinDer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识别正在发生地震的断层破裂长度和走向以及质心位置,是解决地震预警系统中断层破裂参数实时识别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FinDer方法只能在断层破裂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对其长度和走向进行识别,无法预知断层可能的最终长度或最终走向;远场和近场识别是影响该方法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也是该方法识别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67.
Field, hand specimen,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alongsid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revealed four typ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ype-A, -B, -C, and -D) based on the mode of occurrence of altered rocks and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at Hakusui-kyo and Horai-kyo along the Arima-Takatsuki Tectonic Line (ATTL) in western Japan. Type-A alteration locally occurred as gray alteration halos with sulfide minerals. Type-B and -C alterations were confined to fault gouge veins and occurred as greenish-gray veins and brown veins, respectively. Type-C alteration crosscut Type-B alteration. These alter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granitic fragments including cohesive breccia and micrographic facies. Type-D alteration occurred locally in brown sediments.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features in the four alterations are summarized as (Type-A) illite; (Type-B) chlorite; (Type-C) limonite (Fe3+ hydroxides and goethite) and calcite; and (Type-D) limonite. We propose that the alteration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Paleoce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ype-A) and post-Late Mioce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ype-B, -C, and -D): Type-A alteration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200 °C during hydrothermal activity after a granitic intrusion in Late Cretaceous; Type-B, -C and -D alterations occurred under hydrothermal activity accompanying deep fluids with repeated ascents invoked by the seismicity of the ATTL after the Late Miocene. The fluids may have been the “Arima-type thermal waters” (i.e., mixtures of convective groundwater and Na-Ca-Cl-HCO3-type fluids). Type-B alteration occurred in fractures at depths where the temperature was ≥150 °C. Type-C alteration overprinted Type-B alteration as a result of mixing of new deep fluids and descending oxidized meteoric water near the surface. Fe3+ hydroxides and calcite precipitated from the fluids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Fe2+ and the degassing of CO2, respectively, at ambient to near-boiling temperatures. When the ascending fluids gushed out from the fractures, they generated Type-D alteration at the surface under simila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Fe2+.  相似文献   
968.
辽宁寒岭-偏岭平移断裂带特征及其形成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岭—偏岭平移断裂带位于辽宁东部 ,是中国东部郯庐断裂东盘的一个次级断裂。它控制着辽东鞍山—本溪地区地质体的分布。通过对平移断裂的展布、形态、伴随构造、牵引构造、位移方向和幅度、平移时间、断层尾端及动力学演化等特征研究 ,认为该断裂主要活动于晚三叠世 ,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为活跃 ,伴随岩浆侵入活动、火山喷发及陆相沉积。断裂带长约 1 3 0km ,中段位移最大可达 3 1km ,向东西两端逐渐减少。该断裂活跃时期主要表现为左行平移性质。构造的活动 ,主要与中生代时期欧亚大陆与伊佐奈岐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9.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指向SEE的主要逆冲作用以及伴生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970.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黑山峡出口段阶地特征与断层活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黑山峡出口地段夜明山 -长流水沟一带 ,黄河的河流阶地发育和保存的较好。阶地的形成不仅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以来地壳的 7次隆升过程的特点 ,而且阶地的空间展布及其特征反映了断层F8(7) 和F2 0 1活动的特点。详细的观测研究表明F8(7) 以南发育并保存有 7级阶地 ,而F8(7) 和F2 0 1之间及F2 0 1以北仅保存有 5级阶地。所有的阶地都为基座阶地。其中Ⅰ和Ⅱ级阶地前缘在区内连续展布 ,横跨断层F8(7) 两侧的Ⅲ级阶地前缘仍保持连续 ,但阶地宽度陡然变宽 ,Ⅳ级阶地前缘即Ⅲ级阶地后缘左旋位移 15 0m左右。横跨断层F2 0 1两侧 ,Ⅱ级阶地宽度由 2 0 0m急剧变宽为 710m ,Ⅱ级以上阶地前缘左旋位移均在 4 0 0m左右。断层F8(7) 和F2 0 1两侧阶地宽度的变化和阶地前缘的左旋位移记录了断层F8(7) 和F2 0 1第四纪晚期活动的时空规律 ,为断层的活动性评价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